首页 动态 正文

2025年加密盗窃激增 上半年损失已超去年全年

 2025-07-19  

据区块链分析公司 Chainalysis 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5 年上半年全球加密货币盗窃总额已高达 21.7 亿美元,远超 2024 年全年水平。报告警告称,若当前趋势持续不变,全年损失可能逼近甚至突破 40 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一数据揭示了加密资产安全形势的急剧恶化,也再次凸显出行业在技术防护、用户教育和政策监管层面的严重缺口。

报告指出,加密资产被盗的手段和目标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2025 年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针对个人加密钱包的攻击激增,此类攻击所造成的损失占比已上升至 23%,显示出黑客群体从高调攻击交易所、DeFi 协议等“重资产”目标,逐步转向分布更广、安保更弱的普通用户钱包。这些攻击手法愈发复杂且隐蔽,涉及社交工程(Social Engineering)、恶意软件(Malware)、钓鱼链接和深度伪造(Deepfake)等多种手段,黑客往往通过伪装成技术支持、朋友或知名项目方进行欺诈操作,诱导用户自愿泄露私钥或签署恶意交易。

地理上,Chainalysis 报告特别点名东欧与中东地区,指出这些地区的攻击数量和攻击造成的损失在 2025 年以来显著上升。一方面,这与该地区数字资产用户增长迅猛、监管空白相对较大有关;另一方面,黑灰产集团在当地活跃,形成了技术成熟的地下攻击网络。此外,报告罕见地提及加密相关“物理暴力抢劫”案件增多,包括绑架、威胁和线下劫持等手段逼迫受害者转移加密资产。这说明网络攻击正在与现实世界的暴力犯罪产生融合,令加密投资者面临更高层级的风险。

Chainalysis 警告说,在当前监管体系未完善、用户安全意识仍偏弱的背景下,攻击者不仅技术更强、隐蔽性更高,也开始借助 AI 工具提升攻击效率与欺骗性。尤其是深伪视频和仿冒语音技术的运用,使得社交工程攻击的“成功率”显著提升。例如,有用户误信黑客伪造的“项目创始人”视频通话,在几分钟内将全部资产发送至黑客控制的钱包地址。

行业专家指出,这份报告是对整个加密行业的警钟。在市场持续发展、机构和零售投资者大量入场的背景下,安全问题正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硬伤”。建议项目方加强代码审计、提高用户操作透明度,同时积极推动智能钱包、多重签名、硬件冷钱包等防护工具的普及。而用户方面,也应建立基本的网络安全意识,拒绝在社交平台随意点击链接、不随意下载未知软件、避免暴露钱包信息和助记词等敏感数据。

展望未来,Chainalysis 认为,监管机构和执法部门必须提高对新型加密犯罪形态的理解和反应能力,国际合作打击跨境黑客攻击和洗钱行为也需进一步加强。唯有技术创新与法律治理双管齐下,才能有效压制盗窃行为在全球蔓延的势头。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