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正文

2025年7月8日区块链动态

 2025-07-08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当地时间宣布,自2025年8月1日起,将对日本和韩国输美商品全面加征25%关税,标志着其政府在第二任期内开启了对未达成双边协议国家的单边关税政策新阶段。这项政策是特朗普第二任期贸易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以“对等贸易”为由重新平衡美国对外贸易结构。根据白宫公布的关税函内容,此次关税政策早有预警。特朗普最初提出对日本征收24%、对韩国征收25%的关税,但给予90天“关税缓冲期”,暂时降至10%,意在为谈判保留空间。但由于谈判未果,最终恢复至全额税率。此举不仅加剧了美日韩之间的经贸紧张,也使企业经营环境愈发不稳定。市场、央行及企业高管正在重新评估其对生产布局、供应链库存、就业规划、通胀走势和消费者信心的综合冲击。在全球供应链脆弱性持续加剧的背景下,这一关税举措或将推动亚洲企业进一步转向区域化和“去美元化”战略。

 

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近日发表长文,反思其对开源许可的态度转变。他曾长期偏好“宽松许可”(如MIT、Apache等),理由是这类许可能最大限度推动代码自由传播和再利用,是促进创新和普及的最佳方式。然而,Vitalik在文章中承认,自己如今更倾向于“版权左翼”(Copyleft)许可,如GPL、AGPL等,理由包括:

 

1. 开源已成主流,科技巨头如谷歌、微软、华为已纷纷投身开源生态,推动全球软件格局重构;

 

2. 加密世界的激烈竞争,使得简单的自由授权反而成为资本攫取创新红利的工具,背离了开源初衷。

 

Vitalik指出,Copyleft更能确保公共资源不会轻易被私有化,有利于维持开源社区的长期活力。他的转变反映出区块链领域日益增长的商业化压力与技术理想之间的矛盾,也预示着未来开源协议的演变将对Web3基础设施产生深远影响。

 

继宣布对日本和韩国加征关税后,美国白宫表示,已有12个国家陆续收到了包含关税威胁的官方信函,并计划在特朗普自创社交媒体平台“Truth Social”上同步公布内容。特朗普还签署行政命令,将原定于7月的谈判截止时间推迟至8月1日,为各国提供“最后机会”。这些信函被视为特朗普政府推进“关税优先外交”的关键一环,意在通过多边施压迫使盟友在美方主导下签署双边或小多边协议。特朗普此前已分别致信日本首相石破茂和韩国总统李在明,直接点名指出两国对美国出口的不公平性,并誓言将推动制造业回流与就业本土化。

 

据Bitcoin Magazine消息,德国上市公司Nakiki SE计划全面采纳“比特币财库”战略,成为德国第一家将比特币作为主要储备资产的上市公司,战略路线对标美国公司MicroStrategy。该公司将于2025年下半年股东大会上提出更名及业务调整提案,并正与多位机构投资者洽谈,通过股票发行方式为大规模购入比特币融资。公司管理层认为,比特币是一种优于欧元的长期储值资产,尤其在当前德国面临低增长、高通胀和地缘政治风险的背景下,比特币具备独特的避险价值。此前,Bitcoin Group SE虽已将比特币纳入资产负债表,但并未公开倡导或系统推进类似的战略转型。Nakiki SE希望通过成为欧洲首家“比特币原教旨派”上市公司,在数字资产生态中建立先发优势,并吸引全球加密投资者的关注。

 

摩根士丹利最新研报指出,特朗普政府发出的多封贸易函及关税威胁显示其正采取战术升级手段,推动贸易谈判重新洗牌。若美方提出的25%关税政策全面生效,亚洲出口国的加权平均关税将飙升至27%,对区域制造业构成重大冲击。

 

不过,报告亦提到,特朗普近期暗示可能与印度达成初步协议,表明部分亚洲大国有望在8月前完成谈判以规避关税。不过,日本与韩国谈判进展艰难,核心争议包括:

 

- 日本的汽车关税和农产品进口壁垒;

 

- 韩国对美出口钢铁和汽车税收减免的持续性。

 

摩根士丹利提醒投资者密切关注谈判动向及企业库存调整周期,尤其是在全球制造业进入技术性衰退的背景下,关税政策极易诱发链条式冲击,进而影响全球资本流动和通胀走势。

 

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关税谈判“最后期限”推迟至8月1日,并阶段性下调对日本、韩国等国的部分关税税率,亚洲出口导向型经济体虽表面获得缓解,实则压力未减。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美方正考虑对汽车、芯片、医药等关键行业施加单独行业性关税,而这些正是日本、韩国、台湾等经济体赖以为支的出口支柱。Senjin Capital首席执行官James Halse指出,即使主关税未立即生效,行业性的定向打击将产生“链式伤害”——不仅直接影响向美出口的整车制造商,还可能波及整个上游零部件与供应链体系。“尤其是日本零部件企业,即使它们不直接出口给美国,也因依赖大型整车厂订单而面临严重萎缩风险。”贸易谈判的不确定性已使得跨国企业推迟生产决策、暂停招聘计划,区域制造格局正在悄然重构。一旦谈判失败,不仅将导致亚洲对美出口大幅下降,更可能促使这些经济体加快“去美国化”的产业转移与区域自贸协作。

 

CryptoQuant分析师Axel Adler Jr分析指出,比特币衍生品市场的30天百分位资金费率再次接近关键拐点——54%的水平,略高于历史上四次关键“市场底部”(如2023年9月、2024年5月等)对应的50%左右。这意味着当前多头趋势尚未失速,市场情绪仍处于温和复苏阶段。继2025年4月的局部底部后,比特币一度突破11.2万美元,但当前上行动能有所放缓。下一观察点是80%的资金费率临界值,一旦突破,或预示投机氛围过热,反而可能触发市场短期回调。

 

Matrixport在其最新分析中指出,尽管比特币价格正重返高点区间,但稳定币铸造数据持续疲软,反映出新资金未能有效流入市场,这或是当前比特币未能形成突破性行情的关键阻力。链上数据显示,新资金净流入量远低于2024年同期水平,而稳定币市值增长趋缓亦削弱了市场新增买盘的基础动力。在当前宏观环境缺乏重大刺激事件的背景下,交易员普遍倾向观望,市场交易活跃度下降。分析认为,在这样的阶段,投资者可考虑通过卖出虚值看涨期权等策略收取权利金,以应对行情横盘震荡的局面。尽管结构性多头仍占上风,但在缺乏美联储政策转向、ETF增量资金等实质催化的前提下,市场短期内将维持“高位缓涨”的震荡模式。

 

据Cointelegraph报道,日本公司Metaplanet正加速推进其“比特币财务战略2.0”:计划将所持比特币作为抵押资产进行融资,并用于收购现金流稳定的传统企业,其中一项潜在目标是日本本土一家数字银行。Metaplanet此举与MicroStrategy等美企不同,其核心思路不是单纯“持币为王”,而是将比特币视为杠杆化金融资产,赋予其类债券、类证券的角色,扩展其财务灵活性。公司高管Simon Gerovich透露,尽管暂不考虑发行可转换债券,但对通过发行优先股等结构性工具来获取低成本资本持开放态度。

 

据第一财经报道,香港稳定币发牌制度进入白热化阶段,目前已有超过40家企业明确表达申请意向,申请者包括京东币链、蚂蚁国际、渣打-安拟-HKT联盟、圆币创新等国内外金融与科技巨头。业内人士透露,香港金管局对发牌数量持高度审慎态度,预计最终仅发出个位数牌照。申请企业除了在金融技术上积极储备之外,还在密集招募区块链、合规、风控等核心人才,全面准备进入链上支付与跨境清算的新战场。尽管稳定币被视为改善跨境支付与结算效率的重要工具,但专家指出,其现阶段的成本结构(平均流通成本接近1%)仍难以与现有金融体系全面竞争。对国际货币体系的“颠覆性”影响可能被市场所夸大,真正的变革还需依赖长期监管协调与技术演进。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