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正文

美元创下总统任期前百日最差表现,或重塑全球金融格局

 2025-04-26  

2025年4月25日,据彭博社报道,自唐纳德·特朗普于1月20日正式重返白宫以来,美元指数已累计下跌近9%,创下自1973年尼克松政府取消金本位制以来,总统任期前100天内最糟糕的表现。这一罕见的货币走势不仅颠覆了过去几十年美元在总统换届初期“惯性走强”的历史规律,也引发了市场对美国宏观政策方向、全球资本流动趋势以及新兴市场承压程度的深度关注。

长期以来,美元在历任总统上任初期通常表现稳健。根据历史统计,从1973年尼克松开启第二任期到2021年拜登就职期间,美国新任总统上台前100天内,美元平均涨幅接近0.9%。这种上涨通常伴随着对新政府经济刺激计划、财政扩张预期以及全球资金回流美国资产的积极反馈。然而,特朗普再次执政的初期却迎来了截然不同的市场反应。

造成美元重挫的因素复杂且多重交织。首先,市场对特朗普政府可能采取更激进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再度升温,这加剧了全球市场对美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新一轮摩擦的担忧。其次,尽管美联储在过去一年内维持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胀,但随着经济数据放缓迹象浮现,投资者预期未来降息的可能性不断升高,从而削弱了美元的吸引力。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政府本轮初期施政表现出财政赤字扩大的倾向,尤其是在基建、军费等领域的大规模支出规划,引发了对美元信用的再度讨论。加之国会财政僵局的阴影未散,使得外部投资者对美国债务可持续性的疑虑上升,也进一步削弱了美元的国际信心。

这一罕见的美元疲软表现正在全球范围内产生连锁反应。一方面,新兴市场货币在美元走弱的背景下获得短期喘息机会,资本回流迹象明显增强;另一方面,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通胀输入压力或重新成为全球主要央行关注的焦点。此外,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兑美元大幅升值,也可能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政策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货币体系日趋多极化的趋势下,美元的主导地位虽未动摇,但其霸权基础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民币、欧元和其他区域性货币的国际使用率持续提升,部分国家也加快了“去美元化”的步伐。特朗普政府初期美元走势的意外低迷,或进一步推动全球多元货币格局的深化演变。

从宏观层面来看,美元作为全球金融体系基石的角色,其波动不仅反映美国本国的经济政策,也深刻影响着全球金融稳定与资产配置逻辑。2025年开年以来的这轮“美元回调”,是对全球投资者一次重要的警示——当政治与市场预期脱钩时,传统金融规律可能不再稳固,灵活应变才是生存之道。


  •  标签: